iCET成功举办“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三期项目结题会

2025年1月15日,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在北京成功举办了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三期项目结题会议。来自高校、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1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中,iCET对三期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调研案例进行了全面汇报,并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关于项目完成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会专家还就项目的优化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2024年,中国商用车国内销量约为296.9万辆,同比下降9%;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53.2万辆,同比增长28.9%,渗透率达到17.9%。尽管受运价低迷、投资减弱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整体市场表现疲软,但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却逆势增长。在新能源商用车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和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购置成本高、补能频率高、自重大等问题依然是用户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科学精准地定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突破口,推动车队实现高效、安全的电动化过渡,并帮助车队预判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与潜在风险,从而提高用户对电动商用车实际应用的接受度,是确保电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加速商用车领域电动化的落地进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启动了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项目。该项目开发了BestECV核算大模型,构建了集车队电动化成本核算、车型选择及场景电动化评估于一体的在线系统;建立了商用车电动车型数据库,提供商用车电动化成本效益及环境减排效益分析功能;项目还开展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动化评估,为各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电动解决方案。


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三期项目结题会现场


会上,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项目主管、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项目负责人王雯雯女士介绍了三期项目工作情况。三期项目主要有以下成果产出:第一,在线的BestECV™核算大模型,嵌入车队电动化核算、车型查询及场景电动化评估三大板块,为车队在购车决策、电动化运营策略制定及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第二,跟进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变化,更新场景电动化评估体系的指标与方法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车队的具体需求,输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三,项目进一步扩展了商用车电动化推广专委会及合作伙伴联盟,广泛吸纳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意见,为项目的持续优化提供指导与支持。


王雯雯女士在会上重点介绍了三期项目中的BestECV™核算大模型的具体功能,并详细阐述了更新后的场景电动化评估体系的评价结果。她通过分析三个电动车队的实际运营案例,展示了大模型的应用方法及其具体输出结果,有效验证了该核算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通过对多个商用车应用场景在不同维度指标上的得分情况进行详细展示,深入剖析了各场景在推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明确了不同场景下电动化实施的关键突破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BestECV™核算大模型核心功能介绍


会上,与会专家针对项目团队的工作汇报进行了点评和交流,专家们对三期项目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并对工作产出提出了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中国电工技术协会电动车专委会窦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窦广玉、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甘家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贾莉洁、落基山研究所刘琦宇、深圳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谢海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杨杰及北京绿色交易所岳鹏等专家(专家姓名按首字母排序)分别发表了观点和建议。


最后,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陈健华对项目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他指出,相较于乘用车,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场景适配度和政府政策推动力度成为决定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希望项目组能够延续BestECV项目的初衷,继续维护、更新和优化数据库与核算工具,并加强与行业内相关方的互动与合作,不断提升项目产出结果的市场接受度,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实际落地与应用。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安锋博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项目团队将根据会议中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对项目成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他强调,团队将进一步完善模型功能,纳入更多相关方进行测试,并积极寻求与行业伙伴的合作机会。安博士指出,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多方协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持续发展,助力行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项目产出将于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发布,敬请关注。

iCET 联络我们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项目 媒体中心 报告
机构介绍 清洁交通变革项目 iCET 新闻 项目报告
团队成员 气候政策与碳管理项目 iCET 活动 政策简析
理事会及顾问 气候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iCET 在媒体中
合作伙伴及资助方 研究咨询服务
工作 / 实习
 
 
订阅新闻期刊
关注微信
© 2006 – 2025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版权    京ICP备12037820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