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CENTER FOR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交通运输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备受关注。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2022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显示,中国在交通零排放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排放量的增长相比,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在2022年减少了3.1%。但也应看到,中国在零排放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面临包括技术瓶颈,运营机制和监管体制等多重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交通运输和其他领域如经济、能源、城市等应如何融合发展,非道路领域实现低碳发展的机遇和路径等。


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15日,“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 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能源、气候、环境和交通领域30位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此次论坛有近1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机构、智库、企业和媒体等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的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达40万+人次。


主旨发言


会议伊始,CCTP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丁焰在开幕中指出中国交通零排放进程涉及城市、环境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他欢迎新老朋友在此欢聚一堂就交通零排放发展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丁焰


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CCTP成立五年来发展与取得的成果。他重点提到,五年来,CCTP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吸纳了26家业内领先专业智库,成功举办了21期主题沙龙、2次大型年度会议,话题覆盖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充换电基础设施等80+行业前沿议题。他进一步强调,CCTP仍将聚焦国家政策,关注清洁交通热点话题,深化地方合作调研,强化国际交流与影响。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王贺武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从政策和实践两方面就中国交通领域零排放转型的进展与思考展开主旨演讲。政策方面,他指出国家顶层交通战略绿色发展的定位十分清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交通领域的任务部署明确,同时相关任务也充分融入了“十四五”规划,运输结构、绿色出行、交通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专项政策有序衔接。实践方面,新能源车辆、船舶、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新机制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最后,他提到交通零排放转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注重做好“细化政策调查研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技术研发应用、重视产业数据牵引、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拓宽资金渠道”等方面工作。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 吴睿


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政研副主任刘斌在题为“中国汽车产业零排放发展展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新能源渗透率和保有量占比都将稳步提升,但也面临新赛道拥挤、国内新能源车企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等多个现实困难,为此他强调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溢价是实现零排放的关键,并从企业端和政策端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政研副主任 刘斌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刘岱宗主旨演讲的主题是“全球交通零排放发展与展望”,他提到交通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二级部门,其中道路交通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最终活动,同时他强调目前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没有可以增加的空间,如果没有交通部门的参与,全球不可能实现“双碳”目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 刘岱宗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重磅发布。CCTP执行主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对蓝皮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蓝皮书》以8个篇章,50个问答将交通领域最前沿、最典型的话题进行了精彩呈现,并系统梳理了中国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现状、方法及挑战,通过国内外先进案例,深入剖析了其对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的启示,助力交通持续脱碳。《蓝皮书》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与认可,被喻为一部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相关知识的“ChatGPT”



《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发布现场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由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首席代表付璐主持,并邀请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杰、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电联标准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对《蓝皮书》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安锋提出如今全球各国都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中国的公共交通电动化领先世界,发展模式值得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龚慧明指出我国的新能源车发展迅猛,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在以内燃机为核心动力机械的基础上,未必适用于我国,轻型车决定了交通碳达峰的时间,重型车决定了达峰之后碳减排的下降速度,船舶和飞机则决定了未来碳减排的底线,我国交通不仅能够实现3060目标,甚至能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郭杰强调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未来政策规划和部署方案应更多注重技术研发及能力建设。李万里提到,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明确,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效率(工业化)、规模(产业化)和盈利(市场化)应该成为近三年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刘永东指出电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奠基者和落脚点,行业兜底压力大。未来三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走怎样的技术路线是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圆桌论坛环节:付璐、郭杰、龚慧明、刘永东、李万里、安锋(从左至右)



主题论坛


本次年度会议共设立了两大主题论坛与两大圆桌讨论环节。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多领域协同的交通零排放转型”,分别从能源电网、科学研究、关键资源及数字化等角度探讨了其与交通零排放转型的协同发展。本论坛由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贺武主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孙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室主任、副研究员于丹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田智宇、刘欢

孙锌、于丹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圆桌讨论环节由王贺武主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bp航空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王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国泰航空有限公司气候行动总监邢子恒、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新军围绕“非道路交通如何加速零排放转型”,从航空、铁路、水运及可再生能源方面展开了深度探讨。


王贺武、周新军、邢子恒、王卫权、王欢、彭传圣(从左至右)参与讨论


分论坛二以“区域交通运输零排放转型进展”为主题,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吴烨主持,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丘建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经理秦兰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战略规划部商用车研究总监杨静,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高级研究员崔洪阳分别从城市交通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径、区域商用车减排路径及城市低/零排放区等角度展开作主题发言。


丘建栋、秦兰芝

杨静、崔洪阳分别作主题发言


圆桌讨论环节的主题是“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出行的措施与管理”,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前副主任丁晓华担任主持人,百度慧眼副总经理阚长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磊,美团骑行事业部公共事务总监于更尔,能链ESG及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就慢行交通、共享骑行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丁晓华、翟宇博、于更尔、阚长城、李磊(从左至右)参与讨论


会议尾声,CCTP执行主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对与会专家和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衷心感谢专家们的精彩分享和高效输出。最后,安锋对本次论坛的组织者表示感谢,高度肯定了CCTP秘书处及所有工作人员的成果与付出。



iCET 联络我们   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项目 媒体中心 报告
机构介绍 清洁交通变革项目 iCET 新闻 项目报告
团队成员 气候政策与碳管理项目 iCET 活动 年度报告
理事会及顾问 气候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iCET 在媒体中 政策简析
合作伙伴及资助方 研究咨询服务
工作 / 实习
 
 
订阅新闻期刊
关注微信
© 2006 – 2022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版权    京ICP备12037820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