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与思匯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联合主办、香港城市大学支持的“香港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研讨会成功在港举办。包括香港主要巴士公司—九龙巴士、城巴代表,汽车企业—Volvo Bus Hong Kong、Wisdom Motors驻港代表,货主企业—Swire Coca-Cola代表,基础设施建设及咨询企业—Hilti、Trans-Consult代表在内的十余位香港道路交通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会。
iCET“香港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研讨会现场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持续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项目研究,聚焦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领域,以2050/2060为时间节点,制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及政策建议,旨在加快大湾区交通电动化及脱碳进程。
道路交通具有排放占比高、归属和使用场景复杂等特点,是最受关注的交通排放领域之一。由于社会体制等差异,港澳地区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进程与其他大湾区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香港也提出了2035年停止燃油汽车注册,并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着大湾区一体化的加速,三地道路交通的协同联动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项目组举办“香港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研讨会,以探讨如何加速香港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进程。
会上,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院长陈国华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博士具体介绍了项目背景,并表示香港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其交通净零排放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项目主管王雯雯女士对珠三角地区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转型现状进行了介绍,她指出,目前珠三角地区在公交领域已基本实现完全电动化,出租、网约车辆也已经实现了新增和替换车辆100%为电动汽车,并且还在环卫、城市物流、港口及渣土城建等多个应用场景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香港政府已经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似乎并没有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和计划。在道路交通方面,与会的香港企业代表表示,由于特殊的路况和社会体制,香港无法照搬内地的做法,还需要在电动化方面进一步探索本地做法。例如,香港道路多上坡下坡,使用常规混合动力汽车(hybrids)无法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香港巴士公司为商业化运营,电动巴士购置成本高昂、续航里程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充电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均是制约企业进行电动化转型的核心考虑因素。
iCET“香港道路交通净零排放”研讨会现场
据了解,目前香港政府已经设立了“新能源运输基金”,为企业提供了电动汽车示范(Applications for Trial)及运营(Applications for Use)补贴,每个申请的补贴上限为1,000万元港币,企业需在车辆购置12个月内的运行数据提交至政府,再由政府审核后进行补贴发放。
香港政府“新能源运输基金”项目
在粤港澳协同一体化问题上,与会代表也提出需要尽快制定出三地统一的新能源车辆和充换电标准,从跨境运输清洁化入手,推动汽车及基础设施的市场发展与交流。
|